Description
《金融時報》當月選書
入選《金融時報》∕麥肯錫2016年度布拉肯‧鮑爾獎
Amazon網路書店4.6顆星讀者好評
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哈佛商業評論》、《財富》雜誌、《企業》雜誌專文推薦
Facebook、Airbnb、Slack、LinkedIn、PayPal、Pinterest、阿里巴巴⋯⋯
這些世界知名的科技巨擘創辦人,都曾修習人文學科,甚至以此奠定創業基石。
科技與創新浪潮如火如荼地展開,人人都在學寫程式,STEM教育的呼聲水漲船高;反觀人文學科成為冷門科系,錢/前途似乎愈益黯淡。但若仔細觀察最有創意、最成功的新商業點子背後,將會發現人文思維才是創新的動能、發現新商機的要素。在各種技術工具的駕馭門檻大幅降低的當下,能否尋得市場缺口、找到問題所在,也許才是未來的決勝關鍵。
──文科優勢在哪裡?──
★設身處地洞察生活難題,懂得如何利用科技提供最佳解決途徑
★為演算法注入倫理,讓機器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,而非統治我們
★為STEM教育添注人文思維,培養學生自主尋得發揮長才之處
★提倡政府透明化的重要性,利用資料識讀能力解除國土危機
★理工類職業不再是飯碗保證,軟技能的需求將大幅提升
無論是正在思索生涯方向的大學生、望子成龍的父母,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家和企業主管,都必須體認到文科人與理科人攜手合作可以發揮巨大的潛能,兩者的重要性旗鼓相當。以科技為導向的未來一日千里,教育、產品和各機構若都能人文與技術兼而有之,此理想的組合必然可以抓住無窮契機。
本書特色
1.本書引用許多人文與科技結合的創業實例與研究報告,為人文學科的畢業生如何在現代科技導向的職場發揮所長,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向與策略。本書實為人文學科的畢業生打了一劑超級強心針。
2.本書觀點新穎,舉證詳實,文風簡易。在當前台灣書市,還少見這類有關人文素養如何成為科技要素的論述。在人文學科畢業生錢/前途愈益黯淡的今日,無疑是本勵志好書。
3.這本書同時也值得科技業人士閱讀。書中許多實例證明,科技絕不能脫離人性,人文素養的挹注,才能開拓科技業未來的前景。
4.總體而言,這是一本好讀、好懂、精采的人文科技類書。適合文科生、理科生、科技創投家、科技業從事者閱讀。
好評推薦
【國內共同讚譽】
何則文/天下雜誌《換日線》專欄作家、科技業主管
陳良基/科技部部長
焦糖陳嘉行/喜劇演員
張玉山/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教授兼系主任
黃俊儒/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
褚士瑩/國際NGO工作者、作家
(按姓氏筆劃排序)
【各界好評】
「美國等國家高喊STEM教育,想要解決工程、科技、科學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,但從全民的角度來看,以人文為出發點的科技發展,才最能貼近大眾的需求。史丹佛大學的設計學院(d.school)或是哈佛大學與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合作的試驗計畫「Agency by Design」,其所強調的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與STEA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人文、數學)教育,都蘊含著從人與環境的切身需求為出發點的科技發展思維,值得大家來思考。這本書用平易近人的故事,讓讀者輕鬆地接收到科技人文的概念,頗值得一讀。」
──張玉山/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教授兼系主任
此書為EPUB電子書
下單後會24小時內發送這本書到您的郵箱,
所以務必填好您下單後給我們您的電郵
謝謝。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.